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过敏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婴儿湿疹、特应性皮炎以及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国人。过敏性疾病大多迁延不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如何通过合适的手段寻找过敏原以及对结果的正确判读,是大多数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是否通过检测一定能够筛查到自己的过敏源?
目前的过敏原筛查手段有其局限性,不可能涵盖世上所有的过敏原。比如:血液变应原筛查的种类有30-40种,斑贴试验检测的物质仅有20种。换言之,过敏原筛查范围没有涉及到的物品,也有可能是患者的过敏源。
如何选择合适的检测手段?
目前过敏原的检测手段分为体内法和体外法。
体内法:点刺实验、斑贴试验、ASST
体外法:血液变应原筛查
在选择检测手段时,患者应详细提供可能的致敏物质,以便医生选择合适的方法。
斑贴试验
主要检测日常接触的化学制品,如甲醛、硫酸镍、氯化钴等。推荐面部皮炎患者、接触化工、装修等特殊环境的患者使用。
点刺实验、血液变应原筛查检测
常见的食物(鱼肉、牛奶、鸡蛋、海鲜、水果等)和吸入性过敏原(尘螨、屋尘、植物等)。由于点刺实验又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目前一般选用血液变应原筛查。推荐可疑食物或吸入性过敏患者使用。
ASST
ASST是自体血清皮肤试验的简称,适用于预判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用药持续时间以及指导用药。
当然,理论上,持久不愈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应一并通过体内和体外手段进行过敏原的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