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呈明显攀升趋势。我国在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了全国城市14岁以下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儿童哮喘的累计患病率为3.02%,明显高于2000年(1.97%)和1990年(1.09%)。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导致哮喘的发生。遗传易感性就如“种子”,环境因素就如“土壤”,种子必须在合适的土壤中才能生根发芽。遗传因素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哮喘发病率在短时期内快速增长主要与环境因素的改变有关。
导致哮喘发病率升高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卫生状况的改善、室内过敏原暴露的增加、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毒物使用的增加等。年幼儿童处于免疫系统和呼吸系统发育的关键时期,具有遗传易感性的儿童暴露于不良环境因素时,免疫系统产生异常的免疫反应,启动气道病理性炎症和异常修复过程,从而导致哮喘的发生。
室内过敏原暴露在儿童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的室内过敏原包括屋尘螨、动物皮毛、蟑螂、霉菌等。屋尘螨(HDM)过敏原暴露致敏是哮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HDM主要分布于屋尘、地毯、床毯、棉毛枕头、棉床等,潮湿、通风不良、铺设地毯、家俱杂物过多、发霉衣被和藏书等均是室内HDM水平增加的原因。
随着室内装修的普及、地毯使用的增加,室内供暖及空调设备的广泛使用,均有助于尘螨的生长繁殖。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西方化,更多家庭豢养宠物如猫、狗、鸟类等,这些动物的皮毛、唾液、排泄物也是常见的与哮喘发病相关的室内过敏原。儿童户外玩耍时间减少,留在室内时间延长,也增加室内过敏原暴露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