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Holly Ching Yu Lam调查了成人群体中过敏症状的流行率,并探讨了高温对现有过敏症状的影响。同时通过对比不同过敏史的成人,分析高温对其他非过敏性疾病的影响。
气候和气候变化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影响着过敏性疾病和哮喘。目前已有研究发现,高温与呼吸道问题和荨麻疹、污染物和花粉的分布相关联。面对气候的变化,全球平均气温上升,极端温度的发生频次增加。这可能会改变人体暴露于高温的水平,并可能进一步改变可能造成严重疾病的过敏原和污染物的暴露模式。
2017年7月25日到30日期间,香港连续7天平均气温超过30.2℃(1981年至2010年间同期平均气温为28.7℃)的。尤其是29日和30日这两天,相对较低的风速(<10km /小时)和非常高的空气污染物水平为炎热天气推波助澜。为了获取该时间段内,与本次极端环境条件相关的可能不良健康影响结果,热浪开始两周后(8月7日至8月13日),研究者开展了横断面电话调查。该调查采用多选择题调查问卷,收集了社会人口统计信息、慢性病和过敏症状的发病史、非过敏性有害健康症状、热浪期间过敏性症状的改变以及受访者对环境条件的敏感性等信息。该调查由专业电话调查实验室进行,以确保质量和一致性。
约24%的受访者报告有过敏病史。女性过敏发病率为26.8%,男性发病率为20.4%。在所有受访者中,13.3%报告曾患有皮肤过敏,11.7%报告鼻腔过敏,2.5%报告其他呼吸道过敏。只有0.2%和0.5%的受访者报告了眼部过敏和胃肠道过敏。没有证据表明过敏症状与家庭收入、教育水平和慢性病史有关。
在有皮肤过敏史的人中,22.4%的受访者感觉过敏症状恶化,12.1%的受访者在热浪期间感觉更好。有15%的鼻腔过敏症状患者感觉症状加重,而7.8%的人在热浪期间感觉更好。对于那些曾经有呼吸道过敏症状的人来说,症状感觉更好和感觉更差的百分比是相同的(18.2%)。
在热浪期间,有过敏史的人比没有过敏史的人更容易睡眠质量较差和情绪恶化。组间没有观察到社交活动和胃口的差异性。在非过敏性症状的研究中,具有过敏史的人被报道,其粘液分泌量和口腔溃疡率显著增加。同时患有过敏症状的人也被证明对于高温和低温都更敏感。具有过敏史人群感觉“热”和“冷”的平均温度要比没有过敏症状的人低0.8°(高1.0°C)。
该研究的结果显示,约24%的研究成年人患有过敏症状,并表明其中一些病症在高温期间可能会恶化。有过敏史的人也被发现对气温变化更敏感,并且在此期间有更多的健康问题,包括更差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随着全球平均温度的升高,过敏史患者的过敏症状和其他与热相关的健康问题的负担可能会加重。
炎热天气为过敏人群带来了更高的潜在健康风险,同时过敏人群在高温期间更需要提高健康保护意识,以减少炎热天气加重过敏症状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