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21世纪的“全球性健康问题”。早在古希腊时期,盖伦医生发现清除病人的鼻分泌物能够改善其肺部症状,随后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常常共同存在于同一患者,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鼻腔作为呼吸道的门户,是吸入性抗原首先作用的部位。其滤过功能使少数直径<10μm颗粒进入下呼吸道,而大量外来性颗粒沉积于鼻道窦口等处,成为致病因素。
近年来提出一种观点,认为过敏性鼻炎应归为主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因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具有共同的潜在发病基础,即同是外界刺激引起的黏膜变态反应性炎症,累及以鼻腔黏膜为代表的上呼吸道黏膜和以支气管黏膜为代表的下呼吸道黏膜。目前对于上述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已取得共识,即所谓“一个气道,一种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1年出版的“变应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的指导性文件中强调,过敏性鼻炎与其他危险因素一起被视为导致哮喘的因素之一。过敏性鼻炎往往发生在哮喘之前,有研究调查发现73%的患者在诊断为哮喘前有过敏性鼻炎的症状。当过敏性鼻炎症状加重时,79%的患者伴随有哮喘的加重。不仅是过敏性鼻炎,非过敏性鼻炎也是哮喘的一个危险因素。由美国亚历桑那医学院呼吸中心在2002年完成的一项试验证明,鼻炎患者发生哮喘的危险较无鼻炎者高3倍。
另外,上气道过敏反应也会引起下气道功能异常。过敏性鼻炎引起下气道功能改变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引起鼻-支气管反射,即鼻黏膜受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2、抗原激发引起鼻黏膜变态反应释放的各种化学介质和细胞因子吸收入血,通过循环转运到肺部,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引起平滑肌痉挛。
3、鼻部炎性介质、分泌物通过后鼻道排至下气道。
4、造成β肾上腺素受体功能反应减低。
由于支气管哮喘与过敏性鼻炎同为过敏性炎症,仅仅是病变部位有所差异,加上解剖的连续性和病理生理的相关性,所以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有着类似的治疗策略。其治疗原则就是针对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呼吸道炎症进行抗炎治疗,同时对患者的过敏性体质进行治疗。并且许多研究表明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使哮喘得到缓解。